-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為進一步提升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能力、創新中醫藥臨床診療模式、提升中醫臨床科研能力,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工作,根據《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指導意見》,制定本指南。本指南所指的中醫經典病房是在中醫經典理論與名老中醫經驗指導下,運用中醫主導的方法和技術開展各種急危重癥和復雜疑難病診療的臨床科室。中醫專科醫院、民族醫醫院的經典病房建設參照本指南執行。
一、建設目標
中醫經典病房應通過運用中醫經典理論與名老中醫經驗指導臨床,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與優勢,積極探索運用中醫主導的方法和技術,開展各種急危重癥和復雜疑難病的診治工作,形成中醫診療方案并向其他臨床科室推廣,達到全面提升中醫臨床診療水平以及中醫服務能力的目標。具體指標方面,主攻病種中醫參與治療率應達100%,主攻病種中醫為主的治療率應達90%。中醫特色治療技術應達到5個以上。
二、建設內容
(一)加強基礎設施設備配置
1.中醫經典病房原則上應設置為獨立的一級科室,床位數應≥30張,業務用房面積應≥1000平方米。
2.中醫經典病房應設置重癥監護單元并配置相應的監護搶救設備,重癥監護單元病床數應≥4張;或與重癥監護科位于同一樓層,重癥監護科床位數不低于醫院核定床位數的1%。
3.中醫經典病房應設置中醫綜合治療室,面積不少于30平方米,配備針具、灸具、砭具、火罐、刮痧板、治療床、恒溫箱、通氣排氣設施等。
4.中醫經典病房應設置獨立煎藥區或與醫院煎藥室建立優先快捷配送機制,有條件的醫院可配備臨方炮制室,支持和保障中醫經典病房膏、丸、散等臨方制劑的制備和使用。
5.中醫經典病房應根據臨床需要配備必要的設備,主要包括:
(1)一般設備:快速血糖儀、血壓計、體溫計、體重計、醫用冰箱、心電圖機、微量泵、輸液泵、營養輸注泵、冰帽、吸引設備、中心負壓吸引設備、供氧設備、中心供氧設備、空氣消毒機、呼吸濕化治療儀等。
(2)中醫診療設備:包括中醫床邊治療設備、中醫康復設備等,有條件的醫院可配置中醫四診采集分析設備,如中醫舌象采集儀、中醫脈象診斷儀、中醫經絡檢測儀等。
(3)搶救設備:可根據收治病種結構,配置相應的搶救設備,如多參數監護設備、心臟除顫器、簡易呼吸器、呼吸機、多功能搶救床、氣管插管設備等。保障纖維支氣管鏡、電子冰毯、升溫降溫機、轉運車、轉運呼吸機、轉運監護儀、輔助循環、血液凈化機、床邊X光、床邊超聲、床邊生化血氣儀等搶救設備能夠隨時調配使用。與重癥監護科位于同一樓層的,可與重癥監護科統籌使用搶救設備。
(4)專科設備:根據主攻病種的需求,應配備相應的專科設備。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人員配備
人員梯隊應配備學術帶頭人、科主任、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和中醫護理人員。開展中醫康復治療的應配備中醫康復人員。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原則上應占科室執業醫師總人數比例≥90%,中醫藥院校或中醫護理專業畢業或系統接受不少于100學時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的護理人員比例≥90%,原則上,醫院還應配備能夠提供中藥臨床藥學服務的高年資中藥藥師。
學術帶頭人應是在中醫行業內理論和臨床實踐均有較高造詣與聲望的名中醫,如:國家級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或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等。科主任應具備扎實的中醫經典理論基礎和較高的中醫臨床思辨能力,從事中醫臨床實踐工作10年以上,有急危重癥及疑難病救治實踐及經驗,原則上應具有高級職稱,同時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綜合處置協調能力。醫師團隊成員應具備扎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具有相關專業中西醫學術背景及專科實踐技能,有較強的中醫思辨能力和急危重癥處理能力。住院醫師應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原則上應完成急診科、重癥醫學科輪訓。醫師團隊內應有1名具備主治醫師職稱的人員負責臨床和科研等相關數據統計工作,并配合醫院信息部門做好相關信息維護工作。
護士長應具備扎實的中醫經典理論基礎和較高的中醫臨床護理綜合能力與素養,從事中醫臨床護理工作10年以上,有急危重癥及疑難病護理實踐及經驗,具有護理中級以上職稱,同時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綜合處置協調能力,帶領護理團隊辨證施護,開展具有明顯中醫特色的專科護理服務和傳播中醫養生防病知識等。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普通護理及專科護理技能,同時需要加強護理中醫內涵建設。
中醫康復人員應具備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康復技能,能通過藥物、手法、運動、器械等方法開展康復治療并進行康復指導。
提供中藥臨床藥學服務的中藥藥師應掌握中藥藥理知識和常用制劑的制備技能,能開展中藥臨床療效及中藥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對超劑量或毒性中藥飲片的臨床應用進行指導與監管。
2.人才培養
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學術為紐帶,通過中醫經典理論、中醫臨床思維與中醫診療技術的培訓、外聘名醫專家、外出進修等多種形式,打造一支具備傳承創新能力及學術后勁的中醫經典人才隊伍。
開展臨證跟師,通過“師帶徒”形式,系統挖掘、整理、繼承、應用名醫的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為高層次中醫人才成長提供平臺。組織開展系統學習,制定中醫經典理論、學術思想、診療方案、特色療法等學習計劃,開展中醫經典學習活動,開展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和省級名中醫遠程會診和教學查房,營造濃厚中醫氛圍。加強學術交流,通過外出進修、學術研討、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運用中醫經典理論救治急危重癥及疑難疾病的能力。
(三)提升急危重疑難病救治能力
1.明確學術思想。結合地域及人群病癥特點,在中醫經典理論指導下,系統梳理中醫經典文獻,融合名老中醫的學術經驗和地域流派的學術思想,經過臨床實踐驗證,確立適合自身的有利于中醫經典病房發展的學術指導思想與理論體系。
2.確定主攻病種。立足醫院實際,根據科室特點與定位,選擇3-5個急危重或疑難疾病作為主攻病種,優先選擇各單位中醫重點專科或區域診療中心所在的科室病種。
3.研究制定并推廣診療方案。針對主攻病種,在保障醫療安全的基礎上,廣泛挖掘地方流派特色、遴選中醫民間特色技法,結合名老中醫臨證經驗和醫院臨床實踐基礎,梳理總結診治思路,通過臨床實踐,優化形成中醫為主的中醫經典病房主攻病種診療方案并推廣應用。
(四)加強臨床科研一體化建設
中醫經典病房應重視臨床科研一體化建設,通過建立中醫文獻數據庫、名醫經驗數據庫、中醫循證醫案數據庫、中藥藥物反應數據庫等平臺,為臨床診療提供數據和理論支撐。明確臨床科研方向,落實科研計劃,積極參與院內制劑研發,每年應有一定數量的科研成果轉化,推動中醫急危重癥臨床研究的發展。
三、運行機制與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調
醫院應組建由院長擔任組長的管理小組,為中醫經典病房的建設提供場地、人員、技術、績效等方面的支持。醫院職能部門應與中醫經典病房形成溝通協調機制,落實建設需求,在多學科協作、臨床研究、設備購置與調配、藥品供應、信息化建設、中醫藥科普宣傳等方面給予指導與支持。醫院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重癥監護科室與中醫經典病房的聯動運行機制,以保障危重病人的安全。中藥煎藥室應積極配合急危重癥搶救,保障中藥急煎和配送。
(二)加強住院管理和風險評估
中醫經典病房應嚴格管控醫療風險,采取院前整體評估、住院全面溝通、院后跟蹤隨訪的階段管理模式,關注患者住院過程的風險評估及管理。入院前,根據患者病情程度、疾病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判斷,與患者及家屬詳細溝通中醫經典病房的治療及用藥特點,按規定簽署入院及用藥知情同意書,結合患者病情及治療意愿進行分診,必要時應咨詢相關專科意見,把握住院指征,并進行風險評估,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及預案。入院后,嚴格貫徹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和優勢,并根據病情發展變化靈活決定以中醫為主導的治療方案,以及把握危重病人轉入重癥監護單元或重癥醫學科的時機,為多系統多器官復雜疾病患者提供多學科會診服務,加強醫療質量防控,保障醫療安全。出院后,通過電話、微信群等方式進行跟蹤隨訪,與院后防病健康宣教相結合,降低院后復發、病人失訪的風險。
(三)加強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重視中藥療效及安全性監測,因病情需要使用超劑量或開具毒性中藥飲片的,應符合相關規定,并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嚴格落實雙簽名制度;重視中藥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制定藥物不良反應干預措施操作規范;有條件的醫院應安排中藥師參與相關工作。
(四)加強對優秀中醫藥人才的培育
中醫經典病房的醫療人員應具有較高的中醫思維與辨治能力。醫院應制定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如師帶徒制度、脫產跟師制度、外出進修制度、人才引進及考評制度等,以鼓勵中醫經典病房醫療人員持續提高中醫水平。
(五)加強對中醫診療模式創新工作的保障和扶持
中醫經典病房的診療模式是以中醫主導治療急危重疑難疾病,是有別于普通科室的全新探索與創新。醫院應在科室績效考核、人員職稱評定、診療設備配置、中醫特色技術開展、特殊中藥運用等方面給予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傾斜,以保障中醫經典病房在發展中堅持中醫特色與優勢。
附:
中醫經典病房醫護技術技能要求
1.中醫經典病房醫師應掌握的技術技能
(1)能夠獨立辨證治療各種中醫急危重癥及本科室主攻病種;
(2)掌握常見急危重癥的現代醫學救治技術;
(3)掌握針灸、刮痧、拔罐、放血等中醫急救技術;
(4)掌握中醫治未病和康復技術;
(5)掌握胸痹心痛、心悸、厥脫等重癥心電圖識別:如不穩定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等;
(6)掌握急性中毒的診斷和中西醫救治原則與方法;
(7)掌握心肺腦復蘇術,氣道開放技術,電除顫等操作規范;
(8)根據主攻病種及專業方向,應掌握相應的專科操作技能,如深靜脈穿刺置管術,胸腔、腹腔和心包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骨髓穿刺術等。
2.中醫經典病房護士應掌握的技術技能
(1)掌握中醫護理工作內涵及流程,進行中醫臨床診療信息采集及病情評估,做好用藥觀察,中藥煎服法的宣教和服藥管理;
(2)掌握中醫經典病房內的院內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
(3)掌握常見急危重癥的中西醫急救護理和辨證施護;
(4)掌握急危重癥患者的監護技術及急救護理操作技術;掌握擦浴、刮痧、拔罐等中醫技術;
(5)掌握各種搶救設備、針灸、火罐等物品及中西藥物的應用和管理。
(6)掌握實施本科室主攻病種的中醫護理常規。
發布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