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近年來,國家將中醫藥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提升到新高度。中醫藥經濟資源與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深度結合,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具體發展模式上,中醫藥產業深度融合衣、食、住、行、學、教、游等社會實踐,在三大產業中發揮顯著優勢,深受歡迎,其獨特路徑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鑒于此,應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經濟資源保護開發的力度,形成創新發展的意識,為整個中醫藥事業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更加有效持續的關鍵支持。
作為經濟資源,中醫藥如何與產業發展、人民生活深度融合?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有助于更為全面了解中醫藥的鮮明個性、特征及其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中醫藥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結合
中醫藥貫通一二三產業,從以中藥材種植為重點的農業、以中藥產業為重點的工業到以醫療康養保健為重點的服務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新型業態,是激活經濟、吸納就業、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建設生態環境的橋梁和關鍵。因此,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釋放新供給,能夠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集群,促進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近年來,中醫藥行業迎來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和新機遇,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財政支持和社會資本投入到中醫藥產業,另一方面,在政策和資金引導下,中醫藥產業與鄉村振興、健康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科技創新、“一帶一路”倡議等深度結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發展鄉村振興新模式。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醫藥資源優勢,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比較成熟且具有借鑒意義的是,社會資本在中藥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廣泛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模式,使中藥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法寶。各地積極發揮鄉村黨組織的優勢,在企業幫助下,廣泛成立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可以擺脫原有生產條件限制,在企業技術、資金幫助下,安心種植中藥材,并在空余時間到企業務工,保證了收入可持續增長。企業根據需求,提前與合作社、農戶簽訂訂單,確保生產加工的有序穩定。合作社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訂單農業、吸納就業、產品入股、代購代銷等方式帶動農戶增收。
形成健康中國新業態。推動“中醫藥+養生文化旅游”“互聯網+中醫藥”等融合發展,對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促進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各地搶抓機遇,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優質的生態條件、特色鮮明的文化和醫藥資源,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吸引社會資本開發中醫藥觀光、文化體驗、特色醫療、養生體驗、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健康養生旅游產品,帶動經濟發展。2022年,北京市推出5條北京中醫藥健康旅游精品線路。四川省都江堰市也發布3條中醫藥康養旅游線路,涵蓋自然天養、運動養生、酒店康養三大主題。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中醫藥+互聯網”模式日益成熟,互聯網企業紛紛擁抱中醫藥,越來越多的企業打通線上渠道,很好地融合了現代科技與中醫藥,成為結合兩者優勢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開拓文化繁榮發展新思路。社會大眾的衣、食、住、行、游等都可與文創產業結合,各地結合自身中醫藥文化資源和特色,引入社會資本開發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取得了出色成績。中醫藥文創產品的設計思路、模式包含挖掘中醫藥原始創意要素、復興中醫藥老字號品牌活力、賦予文創產品中醫藥健康養生功能等。以煥發新活力的中醫藥老字號為例,作為中華老字號形象代表和品牌象征的中醫藥老字號長期處于一枝獨秀地位,具有品牌拓展空間大、市場需求旺、資源優勢突出等優勢,凸顯出其獨特的文化和經濟價值,對未來中華老字號的發展趨勢具有引領作用。
賦能科技創新新驅動。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第一要素。政府和市場運用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舉措非常豐富,通過結合特色資源、關鍵技術、國家政策、高級人才、市場研發、文化創意、研發基地等環節和要素,在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和潛能的基礎上,打造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產業體系。例如,江西省把中醫藥產業作為“十四五”期間六大優勢產業之一傾力打造,強化創新研發引領、高端產業集聚,大力建設中醫藥科研創新高地、產業價值洼地,努力把中醫藥產業打造成江西的優勢產業、未來產業。位于江西南昌的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圍繞“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中醫藥科創城”目標,注重特色引領、資源聚合,著力在基礎設施、招大引強、夯實平臺上下功夫,取得較大成效,2021年被江西省委、省政府給予“通報嘉獎集體”。在科技創新推動成果轉化的過程中,較為典型的模式是產學研醫政企的共建合作,通過共建合作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智慧和方案。
助力“一帶一路”新突破。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醫藥需求不斷增加,中醫藥服務貿易迎來了歷史性機遇。除了國家政策扶持之外,中醫藥服務貿易的有序發展還有賴于打造高端的國際平臺,創建優質的服務出口基地,以及培養充足的人力資源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社會資本的投入。以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為例,其主要任務包括積極擴大中醫藥服務出口、培育中醫藥服務出口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中醫藥服務商品化進程、培育市場主體激發活力、鼓勵投資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2019年,商務部認定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17家機構),2022年公布第2批基地名單(14家機構)。兩批名單中,有6家企業,包括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太極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除了政府創辦主導的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以外,還出現了許多企業化的專業中醫藥服務貿易平臺。這些平臺能夠在政府與行業、企業間建立一個相互協調、配套的運作樞紐,從而實現資源整合,提高中醫藥行業國際拓展專業化運作能力。
道地中藥材是發揮中醫藥經濟資源作用的關鍵
中藥材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物質基礎,道地藥材基地是保證中醫藥療效的關鍵,也是中醫藥產業質量效益的關鍵之一。近年來,道地中藥材產業成為生態產業、富民產業,也成為鄉村產業振興重要支撐。各地在發展中醫藥產業的規劃中,高度重視道地藥材的保護、種植和開發,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作出重要貢獻。
以甘肅、河北兩地為例,甘肅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中藥材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中醫藥產業發展格局加速形成,2017年開始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2021年隴南市武都區中藥材新植面積13.36萬畝,累計種植面積達到20.86萬畝,全區共建立標準化種植示范點10個、標準化良種繁育示范點2個,農業合作社180多個,制藥企業1家,中藥材加工企業100多家,培育中藥材加工企業180家,中藥材總產值達6000萬元,截至2021年底,中藥材產業已帶動28.1萬人增收致富。河北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中藥材資源富集多樣,中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9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48.3萬畝,建有千畝以上中藥材種植示范園300個,黃芩、黃芪、知母、柴胡、連翹等產量穩居全國前列,規模以上中藥工業企業113家,較2016年增長28%,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193.4億元、利潤21.7億元。
各地在發展道地藥材過程中,尤其注重品牌打造,同時,加強戰略規劃,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推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中藥產業的實踐,是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產物,也是各地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發展地域特色優勢產業的必然選擇。各地在利用道地中藥材優勢發展中藥產業過程中,非常注重對藥材資源、人力等主要生產要素進行科學研判。實踐證明,藥材資源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隨著傳統中藥產業向現代化轉型發展,未來的趨勢在于繼續發揮道地藥材特色優勢,調整和優化產業優勢,實施以綠色中藥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為主要方式的生態化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延伸中藥產業鏈,開展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并在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實現產業的現代化、科技化和國際化。
當前,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迫切需要繼承、發展、利用好中醫藥。在追求中醫藥經濟資源價值的同時,還需要注意:
第一,在追求高質量、高品質發展的同時,一方面,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避免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效益。
第二,中醫藥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追求經濟價值的過程中,要避免忽視中醫藥特點和規律盲目抉擇,同時,也要加強對市場和資本的監管,避免從“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
第三,盡管中醫藥產業方興未艾,但也面臨著發展不均衡的現實,還需要著力打通知識技術鏈、供應鏈、產業鏈、信息鏈、人才鏈,全力做好經濟資源運行所需的服務,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發展服務。
第四,應當制定詳細明確的激勵機制,對在中醫藥項目招商、科技創新、產學研融合、文創開發等方面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獎勵。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以上為“促進中醫藥經濟資源創新發展”全部內容,由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更多信息請隨時關注醫學教育網。